■为什么记帐会让穷人愈来愈穷?
因为记帐会让穷人成为事后诸葛,查帐则会让富人洞烛机先。
穷人总是在数字上下文章,只是加一块减一块就像发生什么大新闻似的,这样的观念,只能计算眼前拥有的收入与支出,而无法衡量未来的资产与负债,因此就只好在加加减减的小钱中庸碌一生。
富人不会把时间花在没有效益的事情上,他们不记帐,但必定按时查帐。只有加减的数字游戏对他们而言一点用处也没有,衡量金钱的关键,应该要从“比例”开始。
穷人的金钱观念钱是等差级数,不是赚一元就是亏一元,但富人的观念是等比级数,转眼之间就已赚了好几座金山银山。
想变成有钱人,你得先知道有钱人都在做什么。富人想的跟你不一样,做的也不一样,如果你不观察不学习,以为用穷人习性就可以为自己的身价翻本,根本就是痴人说梦。
不过,想成为富人其实并不难,只要你愿意把身上的穷人习性升级为富人惯性,虽然刚开始一定会发生程序不兼容的成本,但最终一定会让你大呼值回票价。
■十年不喝星巴克,就能买一栋房子?
“在我眼里金钱像粪便一样,如果你把它散出去,就可以做很多的事;要是把它藏起来,就会变得臭不可闻。”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写到。
洛克菲勒几乎是“富人”的代名词,但他却不会告诉你省钱能致富。
有钱人喜欢的不是“有钱”,只是无法忍受贫穷;富脑袋的“脱贫计划”之所以能成功,就是不想忍受低水平的生活。
知名的“拿铁理论”说的是:每天少喝一杯星巴克拿铁,几十年后,省下来的钱足以买一栋台北的房子。
就算你根本不喝星巴克,你有因此买得起房子吗?
如果这是真的,穷忙族早该绝迹了。
那些大老板的桌上每天都摆一杯星巴克,他们照样坐拥豪宅,甚至是好几栋;你只能望着老板桌上的星巴克,喝着即溶咖啡、咬牙切齿的默念“我要省钱”。
你能忍耐庞大的工作量和高涨的物价,但薪水却不会因此追上通膨的速度。
如果你仍想靠着储蓄脱贫,十年后你还会在原地踏步;如果你认为勒紧裤袋就能抵抗通膨,四十年后你将追悔莫及。
犹太人的致富典籍《塔木德(Talmud)》中有段名言:“上帝把钱作为礼物送给我们,目的是让我们购买这世间的欢乐,而不是让我们攒起来还给祂。”
我们一直被教导节约理财,却经常忽略一个事实──钱本来就是拿来用的。
试想到星巴克消费让你心情愉快,使得工作效率大增,那样的效益就不是“拿铁的价格加上投资报酬率”可以取代的。
■只会勒紧荷包的人,绝对赚不到钱
很多理财方式一味鼓吹存钱,却忽略懂得花钱才是健康的致富之道;这不是鼓励你效法美国人的“负债式享受”,有钱人自有一套“量力而为”的享受方式。
80%的人有储蓄的习惯,钱有八成是放进银行;富人们却几乎不会把钱存在银行里,而是想方设法的“贷”钱去用。
同样是挑选住屋,穷人只愿意每个月花钱租屋;有钱人会评估房产的增值率,相中满意的房子贷款也要买下,不仅住得舒服、转手还能再赚一笔,何乐而不为?
穷人就算缴一辈子房租,房子也不会变成自己的,付出的钱多半打了水漂;相反的,有钱人在贷款买屋的那一刻,拥有的不只是一栋房子,还有随时间增值的财富。
从现况看来,愈舍得花钱的人愈有钱,愈不敢花钱的人愈穷。
想在理财上自我突破,先换颗富人的脑袋,别再想着“我只赚22K(注:新台币,1新台币=0.2047人民币,下同),根本无财可理”,这只会让你永远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。
为何有钱人从不搜集折价券和排队捡便宜?我曾经听过有个案例是这样的,有位不动产业界的大老板,早上在家固定都要看三份报纸,了解每天的时事与趋势,每当他看完报纸后,就会放在桌上跟早餐一起让女佣收拾。
一直以来其实他心里都有个疑问,就是每次在回收箱的报纸总是看起来破破烂烂,被东剪一块西剪一块,于是他忍不住向女佣问起这件事,结果对方回答,因为每天的报纸上都会有50元商品折价券,所以就会花几分钟的时间把它们剪下来。
用餐结束之后,女佣收拾完早餐,就花了5分钟剪下报纸上的折价券,同一时间,在书房谈生意的大老板,把房子卖出之后一转手就赚了5千万。
我们都想当有钱人,但总是常常在做女佣会做的事,完全不知道名为“省钱就是赚钱”的稻草堆下,暗藏意想不到的贫穷陷阱。
■使用折价券的次数愈频繁,荷包的生命就被折寿得愈多
折价券就是业者极尽所能要让穷人掏出钱的杀手锏,他们会灌输你“很穷吗?没关系,用折价券就可以帮你省钱”或是“折价券保证可以让你用最少的钱买到多的东西”的观念。
但是他们故意没说出口的事实是:虽然打折,但买愈多就一定花费愈多,而且还会买下一些不需要的东西。
穷人花时间搜集折价券,以为可以让荷包不会瘦得这么快,无形中却因为价格便宜,导致多买了根本不必要的东西,反而花掉更多的钱,每个月的月底依旧要面对“月光光,心慌慌”的窘境。
堆积如山的折价券只堆栈了你的成就感,以及成为有钱人的假象,并不能真正让你得到额外的金钱,而且你省下来的钱,日后还是必须被花掉,你只是递延它被使用到的时间而已。
穷人只有省小钱的观念所以只能赚小钱,而富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赚更多钱。
■成本与效益,是成为富人的必备观念
富人不会花时间去搜集折价券或是排队买便宜,因为他们了解时间成本的重要性,既然每天24小时是无法变动的成本,在成本不能调整的情况下,想要有高收益,就要选择能产生高收益的方法。
而排队抢便宜对富人来说除了“浪费时间”之外,不然就是“毫无意义”。他们在喝一杯水的时间就能帮自己赚进大把钞票,怎么会把时间花在排两个小时的队,只是为了前一百名的消费者可以享受半价的芒果冰。
同样是一分钟,穷人如果能赚到钱就心满意足,富人则是绞尽脑汁,能赚一万元就绝对不赚一百元。
穷人完全不了解成本与效益的概念,他们只知道只要做了这件事就会得到这个结果,富人会考虑到这个结果是否值得花费这些时间及金钱后,再决定是否要进行。
当穷人在搜集便宜好康的优惠券,富人可能已经在研究世界趋势与经济动态,正准备要加码投资或是扩大事业版图。
穷人只知道钞票的多跟少,富人却了解金钱的本质,他们深知金钱是工具,身价才是财富,不使用折价券的原因,是因为不希望身价也跟着折价了。
编辑:陶媛